淺談社群大數據的商業價值運用與資安質疑

連續幾天臉書FACEAPP的貼圖洗版,讓這個程式的資安隱憂問題浮上檯面(其實更多民眾在忽的似乎是要被收費,而非資安)

 

 「下載才是惡夢」Face app玩變臉…個資被竊 玩家… ETtoday新聞雲 2020/6/24 11:09 9256

 

06/24這一天,1200-1400這段期間,根據臉書提供的API數據,這個資安危機的新聞,在臉書討論度為9256,是台灣地區區段新聞排行第一。顯見大家對於資安這個話題,是感興趣的。

 

關心是一回事,但又有多少人對於社群時代的數據運用,是真正了解的? 其實,即便不去下載這些軟體,我們在使用其他軟體或平台時,還是面臨同樣的問題。

 

同樣是06/24這天,因為在滑臉書時,臉書不斷出現這則廣告貼文,讓我感到厭煩。厭煩之餘我更想知道為何會接收到這個廣告。

 

 

於是我查閱了臉書的廣告說明指引

 

 

關於臉書或者這些社群數據到底可以蒐集使用者那些相關訊息? 目前討論最多的就是所謂的社群聲量,也就是用戶們在那些貼文裡留言或按讚分享。但這些所謂的社群聲量,卻僅是社群分析的很小一部分。

 

也有人認為蒐集的資訊可能來自於你在臉書上留下的資料,包括你的出生年月日等資訊或者其他資訊。

 

 

所以有人可能選在留資料時留下虛假訊息,以為這樣就可以躲避過被追蹤,其實更多的資訊分析,是你在使用社群平台時,留下的各種痕跡而【被建立的】。就像我被認定是對於蜜蜂和昆蟲感興趣的用戶一樣,這是我自己從來不會這麼認為的,但是,我就是這麼確確實實的被臉書【把我定義】。

 

至於臉書是怎麼得到這樣的定義,雖然我不能掌握全貌,但約略透過幾個線索猜測。

 

臉書說:興趣是根據你在 Facebook 上的活動紀錄而定,例如你與特定粉絲專頁和廣告的互動。原來臉書會根據你的興趣來做為廣告投放的受眾,就像我被認為是對蜜蜂與昆蟲有興趣的一群。至於我又為何會被認為是對於蜜蜂或昆蟲有興趣的受眾? 觀察個人臉書的興趣選項,目前我被歸類的痕跡共分14大類,單單新聞娛樂已經有307個選項,而我也在嗜好與休閒愛好中找到了昆蟲的選項。但是同樣是昆蟲的蜜蜂則不在這一分類。估計是我在做台灣蜂蜜業者行銷觀察時留下的痕跡。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興趣分類和選項,因此我們根本無法得知臉書總共有多少分類選項。假設每一大類是差不多的選項,我個人已經被臉書切割成4298個定義模式。總之,所有在臉書的痕跡,都會被記錄觀察分類,而且有時候你根本完全不知道脈絡。比方下圖分類中,很多項目我們一看就知道是因為接觸了那些內容而被定義,但很多我自己也完全沒概念為何會被如此分類,比方說【陸地】。而這才是更多數據資料價值被運用的面貌。

 

還有些資料則來自網路使用痕跡,比如谷哥搜尋;也有的來自一些心理測驗遊戲,像是劍橋事件。總之,網際網路時代,很多業者的服務,靠的就是數據資料的蒐集來維持商業模式的營運,很多時候,你的資訊是在你沒察覺時,就已經被其他人掌握,還是你自己心甘情願奉上的,只是自己沒察覺到而已。所以網路時代,我們要有更清楚的資訊識讀,軟體的用與不用,我們自己能事前先做好自我評估衡量在使用即可,沒有絕對的對錯,只要這些資料是在公開告知下取得,不是非法偷偷摸摸中進行。

 

One thought on “淺談社群大數據的商業價值運用與資安質疑

  • 2024-04-11 at 14:15:26
    Permalink

    男人的福利2h2d.com.tw

    Reply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