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陶塑茗壺特展

宜興紫砂製陶始於宋代,盛於明清,向以作工細膩與品味高雅聞名於世,深受歷代士人的影響與喜愛,且獲皇室青睞而成為御前用器。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了讓觀眾認識當代紫砂工藝美術的創新風貌,特別舉辦「宜興紫砂-陶塑茗壺特展」,展出近現代中國國營工廠時期,二十多位大師們追求「創新」與「突破」的代表作品。

 

  宜興紫砂製陶為一門得天獨厚的工藝,紫砂泥又被稱為「富貴土」,因其土質特異、色彩多樣、可塑性高,天然氣孔結構可讓成品在經年累月後,愈發光彩;「世間茶具稱為首」,即是對紫砂壺的高度評價,也因此歷代製壺名家與文人雅士常以鐫刻書畫裝飾於壺體上,更充實壺藝的文化內涵,此工藝已成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今紫砂名壺,更是文玩珍藏亟求的瑰寶。

 

    在本次展覽,陶塑類主要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先生(1937- )巔峰時期的原作《十八羅漢》、《飲中八仙》、《坐八怪》等陶塑人物,及其與徒弟周定芳、陸文霞、徐瑞平、范年豐、勇躍俊等人合作之雕塑藝壺原作。茗壺類則有製壺大師的傑出代表作,如吳雲根《牛蓋洋筒壺》、朱可心《漢君壺》、徐漢棠《石瓢壺》、李昌鴻、沈蘧華合作的《竹簡茶具》、顧紹培《高風亮節壺》、曹婉芬《菱花線圓壺》、張紅華《牛蓋蓮子壺》、謝曼倫《桑寶壺》、吳群祥《雙龍提樑壺》、儲集泉《黑葵龍壺》、張樹林《此樂提樑壺》、蔣彥《聚寶壺》,及陶刻大師任淦庭、譚泉海、鮑志強、沈漢生等作品,本館希望藉由此展覽帶觀眾了解宜興地區1980至1990年代國營工廠時期,紫砂工藝大師們如何傳承過往並創新突破。

 

展覽自2016年10月7日起至12月18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精品長廊展出,並於10月7日(星期五)下午2時30分舉行開幕典禮暨記者會。本館希望藉由此展帶領觀眾在品味紫砂典雅美感之際,還能夠近身領略紫砂工藝的藝術體現與日常近用。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