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以為是痔瘡自行買藥3個月無效,發現竟是『潰瘍性結腸炎』!

現年54歲的歐先生,八年前有血便以為是痔瘡,自行買藥3個月未見改善,擔心是大腸癌至居家附近醫院做檢查,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嚴重的時期,長達一年每天要跑20~30趟廁所,開車時經常得停下如廁,睡覺也得跑廁所不得好眠,長期使用類固醇更導致糖尿病病情加劇,再加上擔憂疾病演變成大腸癌,讓他身心俱疲,曾經暫停工作在家休養。還好最後轉診到中山附醫,由於歐先生有長達105公分的大腸都處於嚴重發炎的狀態,又不適合再以傳統藥物治療,先接受醫師建議自費使用生物製劑,獲得有效控制後停藥,但今年夏天歐先生再度發作,九月起健保核准生物製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歐先生經健保核准接受一個月一針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甚至還可以規劃到國外長途旅行!

 

中山附醫 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免疫失調而造成,通常好發在20-40歲的年輕族群1,主要症狀是腹瀉、血便、裡急後重 2,3 —患者總是急著想上廁所,但卻只有一點黏液、糞便或血,很容易誤以為是痔瘡,延誤診斷和治療,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多年來也深受此疾病所苦,曾有日媒指出,安倍自中學時代起已常腹痛,大學期間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他在2007年首度成為首相,因病情加重而辭去首相職務4

 

潰瘍性結腸炎 需積極治療  中山附醫設立特別門診

林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6,門診中曾有病患健檢發現是潰瘍性結腸炎,沒有規律服藥下,五年後發現罹患大腸癌。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最後嚴重到無法控制或併發症需要以外科手術治療,更需要全腸切除後永久性造口。林敬斌醫師說明,過去十年來,台灣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人數就增加了81%2。為此,中山附醫成立『發炎性腸道疾病特別門診』,盼患者能及早確診、積極治療。而九月份起新型生物製劑通過健保給付後,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更是一大福音!

 

生物製劑 精準抑制發炎 有效控制病情

林醫師說明,在生物製劑出現之前,過去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是透過皮質類固醇、抗發炎的藥物、免疫抑制劑等治療方式,若上述的治療方式都沒有效果,就只能考慮手術切除大腸。生物製劑能夠抑制腫瘤壞死因子,更精確地針對發炎、以及免疫問題做調整,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不但能夠減少潰瘍性結腸炎之症狀以及腸道發炎,更能使腸道的潰瘍癒合,降低未來手術的可能性。

 

    健保從9月1日起,陸續給付兩種施打頻率不一樣的生物製劑,經傳統治療療效不好、或是急性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需要有完整評估符合健保規範才能申請使用,施打之後也需要評估療效,才能續用,一次療程能最多使用38週5。兩種生物製劑都屬於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短效的生物製劑在起始劑量後,每兩週施打一次;長效的生物製劑則是每個月施打一次。

 

林醫師強調,根據臨床經驗,生物製劑有三大好處:(1)腸道的黏膜若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況,就可以減少後續因黏膜病變惡化成為大腸癌的機率6,而生物製劑比起傳統治療更有機會修復腸道的黏膜;(2)能減少、甚至不需要依賴類固醇,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而產生如骨質疏鬆、以及新陳代謝併發症,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7;(3)不僅提升生活品質,還可以減少住院率、甚至手術機率。由於一個38週的療程今年健保給付,是患者的一大福音。但醫師提醒,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前應配合醫師做潛在風險評估,確認患者的健康狀況適合再進入療程。

 

及早確診、積極治療、重返正常生活!

歐先生也因為罹患潰瘍性結腸炎,讓他有不同的人生體會、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多年不良的生活習慣,先從戒菸開始!林醫師鼓勵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友,勇敢面對疾病,配

合醫師診斷與積極治療,就有機會可以恢復到正常生活!

 

參考文獻

  1. Thia AM J Gastroenterol 2008; 103 : 3167
  2. Wei SC et,al. J shin Med Assoc. 2012;(75); 151-5
  3. Silverberg MS. Et,al. Can J Gastroenterol. 2005;19 Suppl A:5A.
  4. http://health.takungpao.com.hk/hot/q/2015/1010/3209882_print.html
  5. 中央健保局藥物給付規定
  6.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Gastroenterology 2014:7 111–132
  7. 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http://depart.femh.org.tw/rheumatology/steroid.htm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