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乏力 百大集團成長衰 協商困境 南向投資績效弱

 

根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公佈的「2016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研究」調查指出,在全球基本面不佳情況下,百大集團的總體營運呈現「虛漲實衰」的趨勢。

 

逾半數集團獲利衰退

最明顯的是,雖然2015年百大集團稅後純益創下1兆5,717億元新高,但僅較2014年成長0.6%,若扣除台積電集團的稅後純益,百大集團的稅後益總額則為衰退2.58%,顯示稅後純益創新高為虛,衰退則為實。另外,百大集團中稅後純益成長的集團僅為43個集團,也就是逾半數的集團獲利都衰退。此外,2014年稅後純益超過100億元的集團多達42個集團,但2015年則縮減到只有35個集團,皆反映出百大集團獲利實況(詳見表一)

 

表一  近兩年百大集團業績總表

項目/年度 2015 2014 2013
集團分子企業總數(家) 8,263 8,082 7,913
資產總額(億元) 832,558 789,703 707,546
資產成長率(%) 5.43 11.61 9.52
營收總額(億元) 263,436 264,652 250,771
營收成長率(%) -0.46 5.54 2.03
稅後純益總額(億元) 15,717 15,624 11,996
稅後純益成長率(%) 0.60 9.50 40.72
純益率(平均數%) 11.02 11.27 8.81
資產報酬率(平均數%) 3.14 3.73 2.68
淨值報酬率(平均數%) 8.04 10.00 10.40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2016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

 

另外,資產成長率由2014年的11.61%下滑到5.43%,也同時終結了百大集團2012年至2014年連續三年資產成長率超過8%的強勁走勢。2014年資產總額成長集團高達83個集團,資產總額成長前10大集團資產成長率都超過20%,但2015年資產成長集團僅65個集團,資產成長率達20%的集團竟僅剩4個集團。相反資產成長率衰退達10%以上的集團則由2014年的3個集團增加到7個集團,顯示百大集團的擴張正在趨緩。

 

也因擴張趨緩,2015年營收成長集團僅有50個集團,不僅遠低於2014年的75個成長集團,更創下2008年以來的成長集團次低,僅高於2009年的41個集團。半數集團營收衰退,突顯百大集團營收成長的瓶頸,併購不夠力,則是造成百大集團營收成長無力的原因之一。

 

併購三策-強強聯手、智財權、紅色供應鏈

大型集團不願聯手、各行其事,形成「產業整併阻礙」,令人擔心。「強強聯手」的合併,在跨國企業間是主流趨勢,但在台灣從DRAM,到面板產業整併都失敗收場,許多市場期待的合併案,最終均無疾而終。包括眾所期待的日月光集團與矽品精密集團合組控股公司,至今亦無下文。中華徵信所對此提出建言,若大型集團視同業間「強強聯手」為畏途,則不利於產業整併與提升競爭力,同時影響在全球供應鏈的話語權。建議台灣大型集團的併購不妨朝向三個方向進行:一是國內同產業間的大型集團併購,以形成國家級產業龍頭。二是向歐美地區進行智財權的布局併購。三是對技術已成氣候,但目前尚未上市的紅色供應鏈進行略策併購及參股。

 

南向政策須停、看、聽

觀察百大集團在東協地的投資家數來看,五年來僅由390家增加至436家(詳參表二),僅增加46家,顯示百大集團對於布局東協並不熱衷。從營收成長分析,百大集團在東協地區的營收總額成長也不理想,不僅2015年的總營收較2014年衰退5.09%,過去五年中居然有三年營收成長為衰退,在此情況下,新南向政策要如何在百大集團重新點火啟動,顯然需要有更大的誘因。中華徵信所也提醒政府,百大集團在東協地區營收總額最高的一年是在2010年(逾1.9兆元),也就是中國大陸與東協FTA生效年,可見得東協地區與中國大陸的連結度。全球都對中國大陸市場寄以厚望,連蘋果也不例外,台積電赴陸投資12吋晶圓廠,印證中國大陸市場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台灣產業在中國大陸有龐大投資,但是成本升高經營日益艱難, 政府在規劃新南向政策時,須先思考南向的困難,特別是美國大選後TPP形同瓦解,與東協各國單獨簽署FTA有其實質困難下,更應優先思考如何幫助大陸台商由中國大陸轉型中壯大

 

表二  近五年百大集團東協地區經營概況                

金額單位:百萬元、%

項目/年度 資產總額 營收總額 營收成長率(%) 稅後純益 純益率(%) 投資家數
2011 1,175,611 1,688,181 -11.39 60,302 3.57 390
2012 1,263,079 1,685,038 -0.19 70,872 4.21 394
2013 1,346,279 1,805,631 7.16 70,889 3.93 411
2014 1,666,407 1,875,569 3.87 79,580 4.24 420
2015 1,732,725 1,780,156 -5.09 71,901 4.04 436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2016年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