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糖尿病十五年終於如願重返年輕與自信
使用新型降血糖藥三個月 成功達標又瘦身
針劑腸泌素讓降血糖變簡單方便
吳女士在33歲那年,因頭暈、手抖,家人緊急送醫,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十五年來與糖尿病為伍,隨著藥物越吃越多,體重數值也越來越高,除了血糖數值不達標,更讓她受不了的是身材變形,彷彿服用降血糖藥物越久,身材就越胖,一度重達70公斤,與年輕時相較,體型大了兩三號,從M變成XXL,再也回不去罹病前的身材了!
「唉!這就是遺傳,也不能退貨」,48歲吳女士在談起自身糖尿病史,顯的好無奈!媽媽是糖友,哥哥跟兩個姊姊也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連同自己,一家五人,全都成了「糖糖家族」成員。確診後,吃藥回診已經成為吳女士生活的一部分,早已習慣,但糖化血色素卻(HbA1c)始終偏高。
除了糖化血色素超標外,體重直線上升的雙重打擊,讓她相當氣餒,期間換過幾種口服降血糖藥物,但療效始終不佳;吳女士還合併高血脂等慢性疾病,2014年還曾經造成腦中風併發症,讓她心情更加沮喪!
糖尿病人口多血糖控制不佳併發症風險高
糖尿病隱然成為台灣新國病!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換算下來,平均每8.5名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全國糖尿病患者高達227萬,且每年新增2.5萬人1,糖友人數持續上升中。
臨床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如能下降一個單位,就能減低各種併發症的風險,包括降低43%因末稍血管疾病所引起壞死或截肢,小血管疾病風險則能減少37%,白內障風險則可減少19%,心臟衰竭、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的機率,則分別下降16%、14%、12%2。
口服藥療效不佳服藥後體重持續上升未好好遵從醫囑導致血糖控管不佳陷入惡性循環
多年以來,在醫師及衛教師等人的衛教解說下,大部分糖友均了解控糖的重要性,但為何治療狀況卻如此不佳?游能俊診所院長暨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分析,主要癥結點在於,現有口服降血糖藥物在治療一段時間之後,往往會有瓶頸,無法繼續有好的控糖效果、讓數值達標。糖友也可能因為口服治療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或因服藥種類過多所帶來的不便性,因此沒有完全遵從醫囑好好服用藥物,導致控糖效果不佳。
國健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全國糖尿病患者中,近七成為胖哥胖妹,體重已至過重及肥胖3。有些口服降血糖藥物會有食慾增加的副作用,或有些糖友本身的飲食不節制,導致體重持續上升;除了影響外觀,也讓糖化血色素更難達標,兩者相互影響,惡性循環。
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腸泌素GLP-1助達標
在醫師建議下,吳女士從今年7月起使用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腸泌素GLP-1)後,糖化血色素逐漸恢復正常,已從原先的8.8降至目前維持在7左右,讓她直呼不可思議。另一個驚喜是讓體重獲得良好控制,短短三個月,已從70kg經減至62kg,又能穿回年輕時的衣服,也開心的逛街添購新衣服,整個人充滿活力,希望能回復到自己的理想體重56kg。
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針劑降血糖藥物(腸泌素GLP-1)有四種:注射頻率分別有1天2次、1天1次和1週1次,提供醫師與病人治療上不同的選擇。游能俊院長表示,這類新藥上市,對於有體重管理需求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有機會幫助病人降低糖化血色素並控制體重,減少低血糖風險,透過控糖能有效預防腎病變、腦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
游能俊院長指出,以往口服藥物療效不佳,只剩施打胰島素一途,但有些糖友非常抗拒施打胰島素,腸泌素則是在施打胰島素之前,提供糖尿病友在治療上一項新的選擇。腸泌素除了能夠促進胰臟分泌胰島素,抑制升糖激素,控制血糖之外,還可讓大腦產生飽足感,抑制胃排空,進而讓患者體重逐漸下降,體重變輕,配合運動,當然 就更容易控糖。
游能俊院長建議,糖尿病患者如果服用兩種以上口服降血糖藥物,仍難以讓糖化血色素達標,此時就可以考慮換用新型針劑腸泌素,降血糖,也能降體重,(根據病人生活型態選擇注射頻率);一週一次,(更加)方便使用。
*本內容僅提供相關疾病之醫學及衛教資訊。關於您個人健康狀況或疾病治療方面的問題,建議您應向醫護人員諮詢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