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團隊12年長期追蹤經驗首度發表台灣國人高惡性乳癌預後危險因子研究

內臟(腦肝肺)轉移或轉移大於3處、術後兩年內復發、大於70歲、三陰性最危險

高惡性乳癌惡化快速掌握預後因子,傳統治療加創新提升存活、延緩惡化

 

罹癌16年,持續復發轉移,從肋膜開始,到肝臟、骨頭、肺臟、腦部,現年64歲三陰性乳癌鄭姓病友自嘲「能轉移的器官均中獎了」,但她不放棄希望,在家人支持下,勇敢與癌為伍,絕不投降,嘗試最新治療策略,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活著等到新藥、新治療策略的出現,讓生命延續下去。 

 

「不是轉移就代表沒希望」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一般外科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教授說,過去四五年來,該患者一再遠端轉移,幾乎所有能轉移器官都已轉移擴散,最近癌細胞又轉移至腦部,可說是臨床所指的標準「高惡性乳癌」患者,但她仍保持樂觀,未放棄治療,與醫師配合,擬定更積極治療策略,成為令人讚佩的抗癌鬥士。

 

陳訓徹教授指出,以往治療復發後、快速轉移的乳癌患者,醫界大都採取保守治療,但越來越多臨床實證資料顯示,醫師必須改變治療原則,對於已經轉移至肺臟、肋膜、腦部等快速惡化乳癌患者來說,須與時間賽跑,應擬定更積極的治療策略,放手一搏。最新研究發現,這類高惡性乳癌患者如能積極治療,先採用化療,壓抑及控制遠端轉移的腫瘤,再搭配荷爾蒙療法或標靶藥物,就有機會提高患者存活期。

 

台灣首次公布國人高惡性乳癌預後因子:腦肝肺內臟轉移、轉移三處、術後兩年內復發皆為危險因子

 

隨醫學進步,乳癌治療趨向個人化治療策略,但臨床上仍有一群易復發且預後差、病程進展快速的高惡性乳癌病患,其對化療反應不佳,整體存活時間相對較短。為了辨識哪些危險因子可用來預測乳癌病情發展,林口長庚醫院乳癌團隊透過12年間(2000-2012)所收治1,763名轉移性乳癌患者,其中1,224位遠端轉移者的臨床診治資料,分析其存活情況,及進一步分析高惡性乳癌的危險因子,預測轉移後兩年內死亡風險,結果發現,包括轉移至腦、肝、肺而引起明顯病徵,轉移部位超過三處,術後兩年內即復發,以及年齡大於70歲、三陰性等,都是影響患者預後及存活的重要危險因子1

 

轉移部位關係存活惡性程度:腦>肝>肺>骨 具危險因子者死亡風險接近2-3

 
 
※轉移後兩年內死亡率的危險因子

 

 

 

危險因子 對照 危險比率(HR)
年齡>70歲 年齡≤50 2.872 (P<0.0001)
腦轉移 未腦轉移 1.953 (P<0.0001)
術後無病間期£2年 >2年 1.872 (P<0.0001)
轉移部位³3 轉移部位=1 1.855 (P<0.0001)
肝轉移 未肝轉移 1.678 (P<0.0001)
三陰性乳癌 管腔A型 1.605 (P<0.001)

累積豐富臨床資料,林口長庚乳癌團隊發現,超過五成(720人)患者於轉移後的兩年之內死亡,依轉移部位分析中位存活時間,以腦轉移者存活最短,平均僅7.5個月,其次為肝轉移(10.8個月)、肋膜轉移(14.1個月)、肺轉移(19.6個月),骨轉移病患(20.9個月)則存活時間較長1

 

進一步分析患者背景,年齡大於70歲的患者,78.8%在兩年內死亡。轉移的部位越多,兩年內死亡率越高。術後無病間期(術後復發時間)短於兩年的病友,復發後兩年內的死亡率達71%,死亡風險增加1.872倍1。而三陰性患者,轉移後兩年內死亡也達66.8%。整體而言,如有以上危險因子,死亡風險將增加近2-3倍1

 

研究團隊更長期追蹤6千多名早期乳癌患者,進而比對其中585名發生復發、轉移患者的預後分析,結果顯示,轉移部位越多,則預後越差,與只轉移一處的患者相較,轉移二處者存活期減少將近1年。如轉移至肝臟、肺臟等內臟轉移患者,亦平均少活1年,死亡率高出1.55倍1

 

掌握高惡性乳癌預後因子研究證實:化療搭標靶有機會延長存活

 

陳訓徹教授指出,上述數據確實令乳癌病友及家屬感到心驚恐慌,所幸隨著藥物精進,已有國際研究指出,遠端轉移的高惡性乳癌患者如能積極治療,治療效果將更為明顯,可延長存活期。

 

罹癌16年、多處轉移仍堅持不放棄治療

 

陳訓徹教授強調,只要不放棄治療,保持樂觀,快速惡化乳癌病友也能與癌和平共處,64歲鄭姓婦人就是典型個案,罹癌16年,轉移部位從一開始的肋膜,到肝臟、骨頭、肺臟,今年8月甚至轉移至腦部,但她在家人支持下,勇敢與癌為伍,絕不投降。

 

鄭姓患者於2000年確診二期乳癌,儘管尚未轉移,但屬於棘手的三陰性,當時可用的抗癌武器不多,只接受了小紅莓化療。2009年因易喘、胸痛而就醫,檢查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肋膜,導致肋膜積水,在醫師建議下,嘗試積極治療,病情穩定,直到2011年才再度復發。 

 

陳訓徹教授指出,在掌握高惡性轉移性乳癌的危險因子之後,即能準確預測病情發展,這有助於擬定高惡性乳癌患者的治療策略,加上藥物臨床試驗結果不斷出現重大進展,病友們應積極面對,千萬不要放棄治療與希望。   

發表回應